清華大學錢小軍:可持續發展概念應融入企業主營業務減排將帶來競爭優勢

  原標題:專訪錢小軍:可持續發展概念應融入企業主營業務,減排將帶來競爭優勢
  “政策壓力之下,對于很多企業來說,目前都存在很大的減排空間。但隨著進度不斷推進,減排難度會越來越高。企業采取主動地迎接挑戰,就有可能將這種壓力轉變為一種先發優勢。”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成員、清華大學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副院長錢小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說。
  錢小軍指出,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對于低碳、環保等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態度還依舊停留在初期的“被動合規”階段。但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新賽道,低碳、環保、綠色轉型已經不能夠只是作為企業的口碑塑造或合規部分的工作,而是要深度融入企業的主營業務。為此,企業需要在機制改革、發展模式、技術和產品創新等方面多線發力。
  CSR經理的困境
  《21世紀》: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態度被分為自衛防御階段、被動合規階段、管理認同階段、戰略規劃階段和自覺行為階段共五個階段,我國企業對低碳減排的態度目前處在哪個階段?
  錢小軍:在此前的一些會議的對話中,我們就發現很多企業社會責任(CSR)經理人有一個共同的困惑,就是他們總是感覺自己的工作難以融入到企業的主營業務中,僅僅是去策劃一些公益項目,比如志愿者服務、希望小學、貧困地區或特殊疾病的慈善捐款捐贈,然后把它作為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推動。
  其實,從我們國家的企業目前在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狀況來看,是有一部分發自真心地、非常主動地在踐行低碳等可持續發展概念的企業,可以說走到了戰略規劃或者自覺行為階段。但我認為,絕大部分企業還是處在比較初級的被動合規或管理認同階段。有很多的企業,

雙星電子

我認為他們仍然把企業社會責任當成是一個為了建立口碑,為了減少違規風險所采取的措施,因為只要合規就不會受到懲罰。
  還有一些企業開始在管理層面上,劃分設立企業社會責任的部門,來推動履行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進程或者策劃一些項目來履行這些責任,但我仍然認為這與企業主營業務之間的關系是比較遠的。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

金旺5298娛樂城

節能減排等被提到了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所以近些年情況稍有改善。很多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納入了生產過程中的相應內容,CSR經理也可以向主營業務的經理要到相應的材料數據。但這依舊可能是為了“合規”,并沒有真正在經營的各個環節各個階段,甚至在整個價值鏈或者供應鏈的鏈條上,推動相應的企業社會責任在各個方面的落實,存在“兩張皮”的現象。
  履行碳責任能帶來共享價值
  《21世紀》:企業需要如何完成向下一階段的轉變?
  錢小軍:很多人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推進低碳減排等工作是必要的,多以贏得口碑、獲取社會許可、規避風險或者踐行商業倫理要求這四個方面為出發點的。前三種都是出于目的論的被動行為,第四種觀點是出于對商業倫理的考慮承擔相應的減排等社會責任,是出于義務論的行為,是因為這么做是對的,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并沒有過多的考慮這么做是否能帶來營收、口碑等好處。
  按照哈佛商學院邁克爾·波特教授的觀點,這些觀點本質上都是將企業和社會作為兩個對立方來考慮的。比如一些企業需要在某些地方開展生產活動,為了得到當地老百姓的認可做了一些事情,就是因為這是能解決相應問題或帶來好處才做的。
  相比其他國家或地區,在低碳轉型方面我國有一個非常好的優勢就是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在制度方面的要求可以說是效果立竿見影。但這也只能推動企業走到“被動合規”這一步,要完成向戰略規劃或自覺行為階段的轉變,就需要企業完成從目的到義務的轉變。
  企業應該把自己的業務看成是一種無限的游戲,在這種視角下看待企業經營給所有其涉及到的利益相關群體帶來的影響,就可以認識到,企業認真地履行其碳責任將能夠為企業和社會帶來共享價值,

BU娛樂城

無論是口碑、營收,還是人民的美好生活、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等。
  《21世紀》: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在高管層面設立企業社會責任副總裁、首席氣候官等職位,將企業社會責任機制提升到這一高度將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錢小軍:完成上述從目的到義務的轉變,

DB電子試玩

在企業管理機制上設立相應的低碳或CSR部門是初期、現階段和今后很長時間內的必要步驟,這說明有關減碳和其他企業社會責任的事情有了主管部門。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部門或職位,是需要理解公司業務,位處戰略層面的高管來領銜的。否則這一部門就缺乏影響力,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特別是,如果設立在PR或者法律部門之下,就又落回了贏得口碑或規避風險的目的論層面。
  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嘗試設立了相應的職位,或者是在董事會成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歸根究底,最終效果取決于是否由對業務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都有深刻理解的人來領導這項工作。
  減排技術革新會帶來競爭優勢
  《21世紀》:低碳、環保等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融入企業主營業務有哪些具體表現?將如何促進企業在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獲得先發優勢?
  錢小軍:有了政策上的保障,相應的機制建設和企業主觀上的積極性,在“雙碳”目標下,還離不開相應的技術發展。我們正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但近六成的一次能源消費仍然是來源于煤炭,同時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都具有不穩定性,大規模的儲能技術問題還一直沒能解決。
  在緊鑼密鼓的政策壓力下,企業已經開始對運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梳理,盡可能地壓縮自身的碳排放。在當下看來,不少已經提出減排目標和路徑的企業,剛開始時的目標都是相當大幅度的,

冠天下娛樂城

一些企業提出近一年內的減排幅度在20%至30%。但是這個階段過去之后,當比較容易減掉的部分越來越少,減排的難度就會隨之增大。
  接下來就需要依靠技術革新來拓展減排空間,而一個企業的減排技術革新也可以傳輸給別的企業,

娛樂城註冊

它可能還會帶來一種競爭優勢。未來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采購商在面對多家供應商的時候,很可能會選擇排放更少的供應商,具備這樣優勢的企業就會在市場上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抓手,除了在技術和工藝流程上的創新,未來隨著低碳等可持續發展概念的不斷深入,企業還應注重提供低碳的產品和服務,消費者也會對相應的產品服務有更高的認同度。
  《21世紀》:這樣的優勢能否在全球市場上有所體現?
  錢小軍:對于我們來說,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當前的重大戰略部署。低碳、環保等可持續發展理念,既是做好國內大循環的理念指導,也是做好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通用語言。
  在國內市場,我們要提供綠色產品、保護環境,均衡地、綠色地、有質量地發展。在國際市場,可持續發展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國際通用語言,成了國際商業運營的一種標準。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就需要練好可持續的“內功”,才能拿到在國際市場中的social licence(社會許可)。
  (作者:見習記者,王晨)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亞楠

文章源自於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