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測試會後,這幾天練球其實有些鬱卒。 無論大家是怎麼評價中華職棒,這個我們臺灣唯一的職業運動。說他還在草創也好,說他跟不上美日韓職業的進步也好。在這近三十個年頭來,它還是承載了一代又一代棒球人的夢想,在茶餘飯後,塑成了我們最有競爭力的一樣運動,也帶來了無數的感動和回憶。 免不了的,我們仍對它有各種批評。有些是恨鐵不成鋼,有些單純覺得它並不夠強,不夠有競爭力。當我們從球迷的角度看球,當然可以要求值回票價。不過,
運動彩券
當有天,要從球迷當到球員,棒球還能是那麼理所當然的模樣嗎。 多年來,我們都期待著那個橫空而出的素人天才,去證明一些事情,去實現我們希望棒球發展的模樣。 一直是有乙組的選手,夢想透過測試會,能一鳴驚人脫穎而出。只是坐在幾位職棒教練旁看測試的我,在那一刻明白,現今體制外最好的幾個選手,都沒有人有那個能力。職棒的門檻高聳在眼前,而我們都沒有好到能夠推倒那面高牆。 到了這個年紀,慢慢懂了,
雙星電子
原來追求夢想這件事一直不是這麼容易的。 十年來一直在體制外努力的路;走了這麼久,球技是進步了許多。然而我卻不知道我的能力到底有沒有讓我更接近了夢想中的職棒舞臺。抑或他離我始終就是那麼的遙遠。 從球迷當到球員,練到了上肩超過135、下勾超過120,有控球。對一個一般生,甚至一個建築系學生,是多少努力才換來的。但在聽過對於其他選手的評論後,我想自己的這些條件在職棒教練眼裡,似乎也不足一提。的確,這是競技舞臺,好選手更多。 於是,只是驗證我自己在多年前寫過的話。 「歡迎光臨我的棒球世界。這是個自我禁錮的場域: 看不到未來、找不到出口,只有苦練才是你的救贖。」 這是我在做大學畢業設計時,設計一個訓練場的破題。說的是體制外選手那種上不去,又不願意放棄的掙扎。大概沒有幾個人一生打棒球下來卻覺得棒球像是個人運動一樣,總是獨來獨往,永遠在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國小國中沒有參加球隊,卻硬是跑到美國最頂尖的棒球名校就讀。是自己對棒球的挑戰,但其實是父母的體貼,至少讓我兼顧學業有條後路。果然旅美棒球夢不了了之,大學也因為課業沒有繼續在校隊打球。 或許那時就該看開了,知道自己始終走不到職業的舞臺。但我沒有,十年來的寒暑假,我只有棒球。從國中的福營、二重、新泰,高中的平鎮、南港,成棒的崇越科技到職棒的兄弟二軍都曾有我的身影。目標只有一個,拉長到退伍後,再來挑戰職棒。 我是有過我的機會。但每年只練習三四個月,
戰神賽特攻略
然後被學業折磨的近乎荒廢八個月的作息,大概磨掉了多數的成長的空間。而在美國的現實是,如果你不是重點栽培選手,又沒有錢沒有管道,根本不會有人去特別培養你。 但我也走到這裡了,好在想起多年陪伴的教練提醒,別忘記在棒球路上能走到這一步是多麼的困難的;至少在想起這點時,自己是驕傲的。 這幾年除了自己練球外,也做了到國外翻譯的工作。接觸了美國的冬季聯盟和兩隻小聯盟系統,也在服替代役的時候當了教練。從不同角度回頭看棒球這件事,其實越來越體會到,棒球只是一條讓我人生豐富的途徑罷了。因為走在這條路上,帶我去的地方,
娛樂城遊戲
讓我接觸了不同的領域。或許很淺,但我很慶幸我的人生經歷可以多用好幾條斜槓去形容。 棒球/建築/設計/文資/環境/生態/攝影/原住民文化 而幾度甚至都想要栽進去,換一個方向換一個議題努力。 在臺東擔任替代役時擔任教練 然而努力練習了這麼多年,沒能在一次比賽中好好的輸贏一次,總是個遺憾。要這樣放棄,還是困難。但別誤會,我並非沒比過賽。非正式的比賽,這些年下來可能也打了近五百場了。只是我既不是乙組選手、也不是甲組選手、沒有校隊、也沒有系隊,到哪都沒有一個屬於我的比賽可以正式報名。只是孤獨的前進,準備自己。棒球早已是我的專長,卻只是寫不出資歷罷了。 這周體壇迎來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風潮席捲全球。幾支世足生面孔爆出冷門推倒的傳統的高牆。黑馬故事再度上演,總讓小國小民的臺灣心血沸騰,充滿希望。體制外的選手,同樣的也對於推倒臺灣科班運動員這面高牆,野心勃勃。這兩年來檯面上出現了清大的卓致宇,中原的張富原跨出了這一步。我想我們都是在多年前就打定目標要來拚一次屬於我們的機會了。我們絕非第一個,
娛樂城優惠
而後也會有更多人來挑戰。其實我們幾個都算幸運了,一路上都有許多人幫助我們。我們要的不是同情,也不是支援。我們都盡我們的努力,做到我們可以的最好了。我要講的並非我們個人的故事。但是我們真的需要有天,
RSG麻將發了
有非科班學校能在黑豹旗贏球時,有素人選手能成功挑戰職棒時。 有天有人讓我們知道體育班不是發展體育唯一的路,而小朋友是可以更多元的發展的。我們需要一個標竿,告訴所有在努力、懷抱夢想的小朋友;那些所有愛棒球但是沒有在科班學校的,只要你肯努力,你也有機會。那會帶給多少孩子希望,而臺灣需要那樣的刺激,讓棒球的種子可以真正可以普及在孩子們的心裡。 能成為這個標竿的很吸引人,所以我們沒有放下努力。也許明年的測試會上,會看到我們這些“老新秀”站上投手丘。再怎麼樣,都打到一定程度了,總是要試著去推推看那面高牆吧。 但回頭看看那面名為職業的高牆。那畢竟也是幾十年來,臺灣所有優秀棒球人才的累積,它本該就是只有最優秀的選手才能進入的。如果棒球是個只要努力練習十年就一定能夠成就的,那又怎麼可能成為我們驕傲的國球呢。 別低估棒球了,也別忘記現實。我們可能真的要期待改天有個橫空出世的天才能在測試會上用150公里的快速球一名驚人。不然,可能也要在爆米花和春聯投個四十局、防禦率零、沒有保送,這樣的成績單才有機會。 而那也只是職棒的入場卷罷了。測試會後有選秀,還有二軍,逞論能在一軍舞臺能投出一番成績。 到現在才明白,高牆是推不倒的,有能力的人自然就爬的過它,只是或許不會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