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融資走向上市平均3年達陣,揭中國一窩蜂赴美IPO秘密

用「IPO熱潮」來形容今年(2018)的中國科技產業一點都不為過,

戰神賽特攻略

過去幾個月以來美團點評、拼多多、蔚來汽車、趣頭條、小米赴美IPO的消息,持續攻占新聞版面,每隔幾周就會聽聞又有公司打算IPO、又有公司完成IPO的消息。

中國科技公司赴美IPO的數量不只多,速度也越來越快,平均只需要3到5年的時間,就能從完成A輪融資走向IPO,而這背後的秘密究竟是什麼呢?

前十大IPO交易中,就有五個是來自中國發行人

時序已經進入秋季,若以今年前三季來觀察,總共有23家中國科技公司在美國上市,這個數字超過了2010年全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總數,不難看出今年「IPO熱潮」的熱度。

以截至8月25日的數據來觀察,2018年中國在全球IPO市場的市占率達到35.5%,

必贏娛樂城

全球前十大IPO交易中,就有五個是來自中國發行人,

現金版體驗金

一共募集了510億美元資金,不只比去年同期成長51.6%,更創下2010年以來同期歷史新高,如果有一個IPO全球競賽,那麼中國肯定是拿第一的。

剛剛看的是全球的數字,

娛樂城註冊金

今年中國科技公司跟美國華爾街的關係是日趨緊密,如果以中國科技公司赴美IPO的角度來觀察,今年前三季中國企業在美國的IPO中,一共募集了73億美元資金。其中,在紐約證交所募集的資金達24億美元、納斯達克的IPO則募集49億美元資金。

今年以來,中國在美國最大的IPO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愛奇藝,一共募集了24億美元資金,第二名則是同樣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拼多多,一共募集16億美元資金,第三名則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蔚來汽車,一共募集了10億美元資金。

中國科技公司赴美上市的熱潮,可以從Renaissance Capital的數據來觀察,以今年第三季來看,

娛樂城出金

就有10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反觀美國自己只有4家公司,遠遠超過地主國的數量。整體而言,第三季是IPO非常活耀的一季,這14家上市的公司一共融資4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去年同期的5倍。

第一次風險投資到IPO,中國公司平均3到5年就能達成

談到「公司上市」,我們通常會聯想到一家公司在歷經多年的努力後,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終於結出豐碩的果實,而這通常需要多年的耕耘。不過中國公司達到這個頂峰的速度似乎更快,如果我們細看今年前20家中國IPO公司,從第一次風險投資到IPO,平均只需要3到5年的時間就能達成。

以「拼多多」來說,在完成A輪融資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在IPO中募集了16億美元資金;而今年六月才交出第一臺車的電動車公司「蔚來汽車」,在完成A輪融資僅僅三年半的時間,就在IPO募集了11.5億美元。排名來看,最厲害的是「虎牙直播(HUYA)」,得到第一次投資後,僅僅一年就走向IPO;有新聞界拼多多之稱的《趣頭條》,則花了兩年排名第二。

公司
獲得第一次投資日期
IPO 日期
邁向IPO的時間(年)

美團點評
2015/10/8
2018/9/19
3

趣頭條
2017/1/1
2018/9/14
2

蔚來汽車
2015/3/18
2018/9/12
3

拼多多
2015/9/1
2018/7/26
3

小米
2010/9/28
2018/7/9
8

獵聘網
2011/11/1
2018/6/29
7

虎牙直播
2017/5/18
2018/5/11
1

優信
2013/4/19
2018/6/27
5

愛奇藝
2010/2/26
2018/3/29
8

嗶哩嗶哩
2011/1/1
2018/3/28
7

對照之下,

二十一點

今年包括Dropbox、Eventbrite 和DocuSign等,這些美國科技公司在得到第一次融資,一直到完成上市的平均時間是10 年。

公司
獲得第一次投資日期
IPO 日期
邁向IPO的時間(年)

SurveyMonkey
2009/4/20
2018/9/26
9

Eventbrite
2006/11/1
2018/9/20
12

Sonos
2005/1/1
2018/8/1
14

DocuSign
2004/5/19
2018/4/27
14

Dropbox
2007/9/1
2018/3/23
11

中國企業一窩蜂赴美上市,追求快速變現

中國赴美IPO之所以如此狂熱,跟市場成熟度、政府參與、大型科技公司的支持都有關係。 隨著中國對全球風險資本流動的影響越來越大,變現速度已成為了關鍵。

簡單來說,更快的變現可以推動更快的融資、更快的再投資,這是因為更快的變現速度可以在相同投資金額下,帶來更高額的回報,新創公司本身的發展也能因此加速,這一股良性的循環,對於期望更快獲得回報的基金特別具有吸引力。

展望第四季,除了還會有更多的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Renaissance Capital 更預估今年全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數量將遠遠超過美國。

文章源自於數位時代,